《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海上升明月的画面,“海上生明月”不仅写出了月亮从海上升起时的自然景象,更隐含着一种开阔的心境与情感的升华。而“天涯共此时”,则将这种情感推向了更深远的层次,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在同一时刻欣赏这轮明月,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尤其在异乡漂泊的人们,更容易引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遥夜”说明了时间的漫长,“竟夕”强调了整晚的不眠,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状态。尤其是“相思”二字,直接点明了主题,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那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通过具体的行为描写,展现了诗人夜晚赏月的情景。熄灭蜡烛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月色,但看到满室清辉,心中却生出怜惜之意;披衣出门,又感觉露水沾湿了衣裳。这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则是诗人面对明月发出的感慨。他感叹即使手中捧满了月光,也无法将其送给远方的亲人,只能寄希望于梦中与他们相见。这种表达方式既真实又感人,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以及现实中无法弥补的距离感。
总体而言,《望月怀远》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和自身情感的抒发,成功塑造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