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通过描绘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与向往。原诗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的大意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鸣之声。蝉声能够传得遥远,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
在古代文学中,蝉常常被赋予高洁的象征意义。蝉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地下,一旦破土而出,便只有一季的生命,但它们却能发出清亮的叫声,不畏炎热,不惧风雨,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诗人借蝉来表达自己对于高尚品德和独立人格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理想。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图,也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它启示我们,真正的才华和美德不需要外力的帮助,只要自身足够优秀,就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光芒。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