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表格式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池雨菊
导读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表格式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表格式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

2、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

3、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

4、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5、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6、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

7、本册要求学会8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8、 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8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9、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10、 (3)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30篇)。

11、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12、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13、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4、 (8)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15、 2、技能方面 (1)会使用字典、词典进行识字,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16、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17、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18、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9、 (4)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20、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1、 (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22、 (7)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23、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4、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26、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27、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热爱科学、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在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28、 4、学习习惯方面 (1)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和根据需要搜集、积累信息的习惯。

29、 (2)养成先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30、 (3)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31、 (4)养成课外阅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32、读后写读书笔记。

33、 (5)养成如实表达的良好文风。

34、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35、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3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37、 2.难点: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8、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40、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全面了解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41、 2、教师的教学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 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教学问题?哪些是学生个人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目标? 关注本地区毕业测评的动向,需要适当补充哪些教学内容? 经过最后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过渡? 3、要注意做好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A.中小学教学“断层”的原因。

42、 (1)教材的因素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一般比较短,知识点也不多,教师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比较长,内容比较深,知识点也增多了,不仅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也各有难点和重点,知识点除有大量需要记忆以外,更侧重分析和理解、概括与抽象。

43、学生面对教材的不同要求,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44、此外,有的出版社只编写了小学教材没有初中教材,初中学生用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客观上造成了小学中教材的衔接问题。

45、 (2)教学的因素 小学教师一般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教师对要掌握的知识常常是反复讲、反复练,尽量保证每个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能过关;到了中学,由于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比较快,许多知识只能点到即止,不会针对每个学生都作细致的辅导,这就要求学生有自觉性,学会自主学习。

46、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无法很快适应,学起来自然感到吃力。

47、 B.课标理念和学习目标的衔接。

48、 我们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究竟要达到什么标准,具体要求是什么?中小学语文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又是什么?小学语文如何为初中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问题恐怕是衔接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9、《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我们提供了依据。

50、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8年级”四个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目标体系,有效克服了小学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51、从课程标准“5~6年级”和“7~9年级”两个学段的“阅读”部分来看,小学高年级教师如何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更好地做好向初中的过渡? (1)阅读方式的衔接 朗读的重点在朗读的内容由课文延伸到各种读物;默读的重点在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略读和浏览的重点在于由初步学会,到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其他信息渠道方面,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52、 (2)阅读能力训练点的衔接 重点在由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到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到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3、对于不同的文体,重点在于阅读范围的扩展,由叙事性作品及说明性文章,扩展到阅读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主体意识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关注阅读实践对学生的人文影响。

54、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习惯的衔接 倡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和健全的品格。

55、 以上只是对“阅读”教学衔接要点的对比和分析,对于另外几个方面来说,细致地研读课标,找出小学向中学教学目标的衔接要点同样重要。

56、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认真分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除了达成第三学段的目标之外,还应该适当为达成第四学段的目标作准备,不仅搞好本学段过关,同时为向更高学段过渡做好衔接。

57、 C.重视研读初中语文教材。

58、 建议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在细致研读本学段教材的同时,不妨也读一读初中的教材,切实把握初中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才能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点,处理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59、 D.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60、 不论是课标理念的贯通,还是教材内容的相承,真正的衔接最后还是要落实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61、前面说过,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差异是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

62、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就应该注意把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学段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在教学方法上向中学过渡。

63、 叶圣陶曾经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

64、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的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65、”不少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入初中后,面对繁多的科目,繁重的课程,学习便力不从心。

66、 教师从进入高年级开始,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课前怎样搜集资料,怎样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怎样做好知识的梳理与归纳,怎样把已学过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等。

67、只有逐步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68、 在习惯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课前主动搜集资料、课后自觉复习;课堂上积极思考、勤记笔记;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边读边勾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读书看报;随时积累有用的知识;书写工整、规范,行款格式正确;主动订正错误;勤于动笔、习于修改、乐于交流。

69、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70、 E.拾遗补缺,加强小学阶段的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识字学词始终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则要求掌握有一定体系的语文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71、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如,拼音不准确、笔顺错误、错别字多、病句不断等。

72、究其原因,并非是低年级时基础知识没掌握好,而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教材中这方面的训练少了,教师也往往忽视了相关内容的指导和训练,致使学生出现“回生”现象。

73、对此,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达成本学段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努力为学生夯实基础,拾遗补缺,拼音、笔画、笔顺规则、查字典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可偏废,要常抓不懈,不断强化。

74、在严格训练、讲求效益的基础上,让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具有扎实基础的学生送入中学。

75、 F.做好学生升入初中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消除升入中学后学习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全面了解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76、 2、教师的教学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 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教学问题?哪些是学生个人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目标? 关注本地区毕业测评的动向,需要适当补充哪些教学内容? 经过最后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过渡? 3、要注意做好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A.中小学教学“断层”的原因。

77、 (1)教材的因素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一般比较短,知识点也不多,教师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比较长,内容比较深,知识点也增多了,不仅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也各有难点和重点,知识点除有大量需要记忆以外,更侧重分析和理解、概括与抽象。

78、学生面对教材的不同要求,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79、此外,有的出版社只编写了小学教材没有初中教材,初中学生用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客观上造成了小学中教材的衔接问题。

80、 (2)教学的因素 小学教师一般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教师对要掌握的知识常常是反复讲、反复练,尽量保证每个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能过关;到了中学,由于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比较快,许多知识只能点到即止,不会针对每个学生都作细致的辅导,这就要求学生有自觉性,学会自主学习。

81、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无法很快适应,学起来自然感到吃力。

82、 B.课标理念和学习目标的衔接。

83、 我们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究竟要达到什么标准,具体要求是什么?中小学语文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又是什么?小学语文如何为初中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问题恐怕是衔接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8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我们提供了依据。

85、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8年级”四个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目标体系,有效克服了小学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86、从课程标准“5~6年级”和“7~9年级”两个学段的“阅读”部分来看,小学高年级教师如何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更好地做好向初中的过渡? (1)阅读方式的衔接 朗读的重点在朗读的内容由课文延伸到各种读物;默读的重点在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略读和浏览的重点在于由初步学会,到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其他信息渠道方面,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87、 (2)阅读能力训练点的衔接 重点在由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到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到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88、对于不同的文体,重点在于阅读范围的扩展,由叙事性作品及说明性文章,扩展到阅读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主体意识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关注阅读实践对学生的人文影响。

89、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习惯的衔接 倡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和健全的品格。

90、 以上只是对“阅读”教学衔接要点的对比和分析,对于另外几个方面来说,细致地研读课标,找出小学向中学教学目标的衔接要点同样重要。

91、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认真分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除了达成第三学段的目标之外,还应该适当为达成第四学段的目标作准备,不仅搞好本学段过关,同时为向更高学段过渡做好衔接。

92、 C.重视研读初中语文教材。

93、 建议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在细致研读本学段教材的同时,不妨也读一读初中的教材,切实把握初中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才能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点,处理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94、 D.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95、 不论是课标理念的贯通,还是教材内容的相承,真正的衔接最后还是要落实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96、前面说过,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差异是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

97、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就应该注意把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学段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在教学方法上向中学过渡。

98、 叶圣陶曾经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

99、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的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100、”不少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入初中后,面对繁多的科目,繁重的课程,学习便力不从心。

101、 教师从进入高年级开始,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课前怎样搜集资料,怎样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怎样做好知识的梳理与归纳,怎样把已学过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等。

102、只有逐步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103、 在习惯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课前主动搜集资料、课后自觉复习;课堂上积极思考、勤记笔记;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边读边勾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读书看报;随时积累有用的知识;书写工整、规范,行款格式正确;主动订正错误;勤于动笔、习于修改、乐于交流。

104、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105、 E.拾遗补缺,加强小学阶段的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识字学词始终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则要求掌握有一定体系的语文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106、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如,拼音不准确、笔顺错误、错别字多、病句不断等。

107、究其原因,并非是低年级时基础知识没掌握好,而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教材中这方面的训练少了,教师也往往忽视了相关内容的指导和训练,致使学生出现“回生”现象。

108、对此,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达成本学段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努力为学生夯实基础,拾遗补缺,拼音、笔画、笔顺规则、查字典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可偏废,要常抓不懈,不断强化。

109、在严格训练、讲求效益的基础上,让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具有扎实基础的学生送入中学。

110、 F.做好学生升入初中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消除升入中学后学习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全面了解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111、 2、教师的教学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 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教学问题?哪些是学生个人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目标? 关注本地区毕业测评的动向,需要适当补充哪些教学内容? 经过最后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过渡? 3、要注意做好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A.中小学教学“断层”的原因。

112、 (1)教材的因素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一般比较短,知识点也不多,教师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比较长,内容比较深,知识点也增多了,不仅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也各有难点和重点,知识点除有大量需要记忆以外,更侧重分析和理解、概括与抽象。

113、学生面对教材的不同要求,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114、此外,有的出版社只编写了小学教材没有初中教材,初中学生用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客观上造成了小学中教材的衔接问题。

115、 (2)教学的因素 小学教师一般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教师对要掌握的知识常常是反复讲、反复练,尽量保证每个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能过关;到了中学,由于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比较快,许多知识只能点到即止,不会针对每个学生都作细致的辅导,这就要求学生有自觉性,学会自主学习。

116、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无法很快适应,学起来自然感到吃力。

117、 B.课标理念和学习目标的衔接。

118、 我们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究竟要达到什么标准,具体要求是什么?中小学语文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又是什么?小学语文如何为初中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问题恐怕是衔接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19、《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我们提供了依据。

120、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8年级”四个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目标体系,有效克服了小学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121、从课程标准“5~6年级”和“7~9年级”两个学段的“阅读”部分来看,小学高年级教师如何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更好地做好向初中的过渡? (1)阅读方式的衔接 朗读的重点在朗读的内容由课文延伸到各种读物;默读的重点在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略读和浏览的重点在于由初步学会,到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其他信息渠道方面,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22、 (2)阅读能力训练点的衔接 重点在由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到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到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23、对于不同的文体,重点在于阅读范围的扩展,由叙事性作品及说明性文章,扩展到阅读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主体意识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关注阅读实践对学生的人文影响。

124、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习惯的衔接 倡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和健全的品格。

125、 以上只是对“阅读”教学衔接要点的对比和分析,对于另外几个方面来说,细致地研读课标,找出小学向中学教学目标的衔接要点同样重要。

126、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认真分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除了达成第三学段的目标之外,还应该适当为达成第四学段的目标作准备,不仅搞好本学段过关,同时为向更高学段过渡做好衔接。

127、 C.重视研读初中语文教材。

128、 建议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在细致研读本学段教材的同时,不妨也读一读初中的教材,切实把握初中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才能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点,处理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129、 D.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130、 不论是课标理念的贯通,还是教材内容的相承,真正的衔接最后还是要落实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131、前面说过,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差异是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

132、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就应该注意把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学段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在教学方法上向中学过渡。

133、 叶圣陶曾经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

134、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的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135、”不少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入初中后,面对繁多的科目,繁重的课程,学习便力不从心。

136、 教师从进入高年级开始,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课前怎样搜集资料,怎样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怎样做好知识的梳理与归纳,怎样把已学过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等。

137、只有逐步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138、 在习惯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课前主动搜集资料、课后自觉复习;课堂上积极思考、勤记笔记;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边读边勾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读书看报;随时积累有用的知识;书写工整、规范,行款格式正确;主动订正错误;勤于动笔、习于修改、乐于交流。

139、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140、 E.拾遗补缺,加强小学阶段的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识字学词始终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则要求掌握有一定体系的语文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141、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如,拼音不准确、笔顺错误、错别字多、病句不断等。

142、究其原因,并非是低年级时基础知识没掌握好,而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教材中这方面的训练少了,教师也往往忽视了相关内容的指导和训练,致使学生出现“回生”现象。

143、对此,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达成本学段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努力为学生夯实基础,拾遗补缺,拼音、笔画、笔顺规则、查字典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可偏废,要常抓不懈,不断强化。

144、在严格训练、讲求效益的基础上,让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具有扎实基础的学生送入中学。

145、 F.做好学生升入初中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消除升入中学后学习语文的不适应感。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