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公孙威韦
导读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滁州西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滁州西涧独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滁州西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3、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4、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5、文学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6、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7、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8、诗写暮春景物。

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0、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11、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12、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13、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14、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15、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16、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17、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18、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19、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20、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21、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22、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3、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24、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25、只有空舟随波纵横。

26、“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

27、结尾句。

28、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

29、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30、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

31、“野渡”句当作如是解。

32、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33、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34、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35、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36、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37、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38、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39、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40、韦应物(737~792年),唐代诗人。

41、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42、十五韦应物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

43、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

44、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

45、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

46、贞元七年退职。

47、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48、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49、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50、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51、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52、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

53、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54、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55、散文仅存一篇。

56、作者表面上是沉浸于自然山水之间的那份喜爱与恬适,其实表达了作者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怀才不遇的不平。

57、对 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公务之余休憩的闲适之情.是思乡之情。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