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翻译及赏析(杜甫望岳)

支阅娇
导读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杜甫望岳翻译及赏析,杜甫望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杜甫《望岳》赏析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杜甫望岳翻译及赏析,杜甫望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杜甫《望岳》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6、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7、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8、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9、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10、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11、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12、首句“岱宗夫如何?”与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13、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14、“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手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15、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16、“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17、它既不是抽象的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18、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挪用。

19、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2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21、“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22、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两面,所以说“割昏晓”。

23、“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24、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2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26、”两句,就是写细望。

27、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28、“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29、不言而喻,其中隐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1、”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32、“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33、如王勃《春诗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34、”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着“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35、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6、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37、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38、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39、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40、”(《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41、杜甫在这两句诗中所表现的力争上游的精神,和他在政治上“窃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

42、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43、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